宁讷网 > 杂谈 > 正文

​朋党论给人的启示(欧阳修朋党论小人无朋观点是否正确)

2023-05-09 19:50 来源:宁讷网 点击:

朋党论给人的启示(欧阳修朋党论小人无朋观点是否正确)

庆历三年,宰相吕夷简病故,之后范仲淹、韩琦和富弼等人成为了宋仁宗朝廷的中心人物,并开始了庆历新政,欧阳修也做为谏官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庆历新政也得罪了一些人的权益,以夏竦为首的保守派,以范仲淹等人改革派人员之间关系紧密为由便职责他们结党。

欧阳修的这篇《朋党论》也是一种战略反击。

欧阳修在文中举了五个例子。

(一)尧帝时八元及八恺等十六人为一党,共工为首有四人为党,十六党是君子帮尧对付了共工等人,并保尧帝天下太平。

(二)舜帝时更有皋陶及夔等二十二人为一党,舜帝时也天下平安。

(三)《尚书》上说“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也就是只要方向是对的万众一心才有好结果。

(四)汉献帝时他把天下名士关押,将他们视为党人,等黄巾军打来了,他想放这些人来帮自己却为时己晚。

(五)唐昭宗时他杀害社会名士怕这些人结党,随之唐朝灭亡。

欧阳修的意思是只要是君子自然会为相同的理想聚集在一起形成党派,而皇帝应该对这些人用人不疑,因为他们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而是为了天下社稷。

应该说这文章据理力争也是相当洗脑。

但新政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就以失败告终。第一是宋仁宗顶不住反对派各方压力,第二是因为范仲淹在要更多的执行权和提出更多的得罪人的政策。

关于庆历新政的内容我在写范仲淹的文章是有提,我就不表了。

我的理解是如果方向是对的那领导者和手下可以一起万众一心。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不敢说什么一定是对,什么一定是错,如果放在企业的角度讲,用人者要用的是志同道合的人才对,如果理念不同那领导就是寡人,底下人就是结党,如果理念相同,那才能打成一片。

故事里的用人不疑,我理解为,当时舜帝的臣子们结为朋党,他们并没有以朋党为跳板,进而攫取舜的权力,危及舜的统治,所以舜可以不疑而用之。用人不疑不应该是无条件的,应该是在其言行没有突破界限的情况下,他应该得到的信任。应该信任而不信任,或者不该信任却给予信任,都会招来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