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讷网 > 杂谈 > 正文

​E社大讲堂|“黑男爵”魏特曼

2024-11-15 20:21 来源:宁讷网 点击:

E社大讲堂|“黑男爵”魏特曼

米歇尔·魏特曼于1914年4月22日出生在巴伐利亚州迪特福特附近的弗格塔尔村。1934年,他加入了德国陆军,1936年10月加入了党卫军,并于1937年4月5日被分配到部队中。战争开始后,魏特曼先后参加了1939年的波兰战役和1940年的巴尔干战役。魏特曼的部队在1941年春天被调往东线参加巴巴罗萨行动。他被分配到党卫军第一装甲团,一个坦克部队,在那里他指挥一辆StuG III自行突击炮以及一辆Panzer III中型坦克。

到1943年,他指挥一辆虎I型坦克,在城堡行动和库尔斯克战役发生时已经成为重装连的排长。在库尔斯克战斗的第一天,魏特曼和他的队员们就击毁了8辆坦克和7门反坦克炮。在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初几个月里,由于魏特曼多次击溃敌方坦克,他被提升为了中士。魏特曼的表现被他的上司看在眼里,认为魏特曼很有潜力,便将他送去接受军官培训。1942年12月,他回到部队,被分配到该师的虎式坦克连,并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有着出色的表现。1944年1月14日,魏特曼被授予铁十字骑士勋章。魏特曼于1月30日被授予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使他成为德国武装部队中第380位获得该勋章的成员。

对于这样的一位军官,其死因有着不同的猜测。当时德国的宣传报道说,盟军的飞机击中了魏特曼的坦克,说他是在战斗中倒在了 "可怕的战斗轰炸机 "面前。在战后的一份报告中,有法国平民拍摄了唯一已知的被毁坦克的照片,他声称他在附近发现了一枚未爆炸的火箭弹,而且他在坦克上没有看到其他穿透孔。历史学家布莱恩·里德驳斥了这一论点,因为皇家空军的相关日志没有声称当时在该地区与坦克交战。这一立场得到了魏特曼部队人员的支持,他们说他们没有受到空袭,英国和加拿大的坦克乘员也否定了飞机的参与。

在1985年的《战后》杂志中,北安普敦郡第一游击队的战时成员莱斯·泰勒声称,同为游击队员的乔·艾金斯对魏特曼的坦克被毁负责。老兵和历史学家肯·托特,也是同一部队的成员,发表了类似的说法。这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件版本。根据哈特的说法,艾金斯的部队被安排在虎式坦克前进的右翼的树林中,大约在12点47分双方交火,杀死了魏特曼。

游戏中的米歇尔·魏特曼

还有人讨论了加拿大第二装甲旅舍布鲁克燧发枪团的A中队的可能性,该中队位于德国坦克前进的左翼。该中队由悉尼·瓦尔皮·拉德利·沃尔特斯指挥,当时该中队的六辆75毫米谢尔曼和两辆17磅谢尔曼萤火虫位于高梅尼的一座城堡的院子中。英国坦克距离德军的前进路线在1000米到1200米之间,而加拿大中队则在不到150米的一堵石墙后面。里德认为,由于加拿大人离德军很近,而且射击角度正好与坦克弹在虎式坦克上的入射孔吻合,他们的部队更有可能摧毁了魏特曼的坦克。

然而战场上混乱的局势使得“究竟是谁杀死了米歇尔·魏特曼”这个问题很难有结论性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