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讷网 > 杂谈 > 正文

​“我以为刀郎封刀了,原来他是在…磨刀”

2024-07-03 00:28 来源:宁讷网 点击:

“我以为刀郎封刀了,原来他是在…磨刀”

一夜之间

全国网友

突然放下手机

拾起高中时期

残余的阅读理解功力

认真读起了《聊斋志异》

这一切

只为听懂

刀郎新歌背后的深意

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图/视觉中国

歌手刀郎

出其不意又火了

因为一首新歌

《罗刹海市》

某短视频平台播放量

快4个亿了

他上次这么火

还是2004年

那一年

发行了首张专辑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正版销量:270万张

盗版销量比正版还高

大街小巷

都回荡着刀郎的歌声

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都能会唱上一句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这是2004年12月17日

刀郎在机场

被粉丝团团包围的盛况

这人气

不输给

现在任何一个小鲜肉吧?

图/视觉中国

那会儿

刀郎的曲风就8个字

通俗易懂

朗朗上口

所以

在百姓间的传唱度极高

但是

乐坛几位音乐人

对这种风格颇有微词

还有歌手直接表达

对刀郎走红的不解

●网传当年《十大最具影响力歌手》评选时,有知名歌手表示:销量不是考量影响力的主要指标。第一最重要的是音乐性;第二是贡献力;第三是市场。“他(刀郎)不具备审美观点,可是说了半天,刀郎的销量又让我闭嘴了,的确我们谁也没卖过他,可咱们不能光靠销量。”

●“刀郎的歌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15年”

●“刀郎不配做音乐人”

●“他不是一个好歌手和好的词作者”

图/视觉中国

自2013年起

刀郎愈发低调

逐渐退隐江湖

粉丝都以为“他是封刀了”

没想到

2023年7月19日

刀郎带着新专辑

《山歌寥哉》又杀回来了

粉丝一听——

“好家伙

原来他是在磨刀啊

还是40米的大刀”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封面截图

从前听刀郎的歌,你能听到西北苍凉的风声,爱恨情仇都直来直往。

这次爆火的歌曲《罗刹海市》,和以往曲风完全不同,包含了民歌、小调、摇滚…网友甚至听出了二人转的味道。

喜欢刀郎20年的骨灰级歌迷陆宇直言——

“刀郎的作曲唱功一流,但作词太平民化,多了一些土气和地气,少一点精致和高雅。现在证明,他的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齐了。”

你听以前刀郎写的歌词:“火火的嘴唇”、“无尽的消魂”

再听现在的——

“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美丰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龙游险滩流落恶地……”

这么一比,是不是底蕴厚重多了。

网友调侃:“以前都说他的歌土,现在好了,得抱着字典听。”

图/视觉中国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

不难发现,《罗刹海市》的歌词,取材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同名故事《罗刹海市》。

这篇故事的情节很简单——

话说中国两万六千里之外有个罗刹国。某日,一位叫马骥的中原人去罗刹国经商。

他发现罗刹国人长得都奇形怪状,且以丑为美,以丑选官。

在这个美丑颠倒的地方,人人对长相俊美的马骥避之不及。

后来马骥把脸涂得漆黑,大家反而交口称赞,该国国王还因其“貌美”封他为官……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古往今来的文人都认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假借“怪诞史”,书写“胸中垒块”的孤愤之作,是典型的讽刺文学。

而《罗刹海市》这首歌取材聊斋,再加上部分段落用词辛辣,比如“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

因此,很多网友认为,《罗刹海市》也必然是一首意有所指的讽刺歌曲。

更有人开始对号入座,认为歌词直指一些乐坛同行。

图/视觉中国

而一名接触过刀郎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我对他的了解,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他没这么小气。”

这名业内人士透露——

自2013年后,刀郎几乎没有公开亮相过,也不太参与节目录制和采访活动。

他本人不对外留任何联系方式,其实和他有联系也没啥用,他十年潜心创作不出山。有的明星谈好价钱就出来,他不跟你谈钱,不跟你谈名。

记者也从专业音乐评论人那里,获得了相似的评价——

如果把刀郎的《罗刹海市》仅仅看作对某些所谓“恩怨”的回击,不仅把刀郎作为创作者本人看低,也是对中国音乐发展的一种误解。

2009年

知名小品《不差钱》中

有过一段恶搞刀郎的对话

“我唱个刀郎的吧”

“你唱个屎壳郎的吧”

在2012年的一档节目中

主持人就此问刀郎

被开这样的玩笑

会不会不开心?

彼时的刀郎豁然一笑

回应了五个字

“没事儿这个”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