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是什么(考上三公是什么)
三公是什么(考上三公是什么)
三公是哪三公?
“三公”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解释和官位称呼,但都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1、西周时期,类似于三公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
2、西汉时期,三公分别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3、东汉时期,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
4、秦朝时期,指的是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5、明清时期,三公变成了太师、太傅、太保。
扩展资料:
另外,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三公说的都是秦朝秦始皇时期在想李斯创建的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三公。
其中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日理万机。丞相具有选拔官吏、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同时还拥有主管郡国上计考课、总领百官朝议奏事和封驳皇帝诏令的权力。凡是各方面的大事,往往都是由皇帝委托丞相召集百官集议,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
太尉是超总仅次于陈翔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奉万石。官吏主要分为长史和主薄。
御史大夫的职位是副丞相的职权,是作为丞相的助手。只要职责是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处于三公中的最低地位。
“三公”是指什么?
按儒家古制,太师、太傅、太保均为国君之师,合称“三公”。如周成王的“三公”——太公、周公和召公,均为卓著盛名的贤臣。根据贾谊《新书·保傅》篇的解释,“保”负责身份保育,“傅”负责道德培养,“师”负责知识和经验的传授教诲。三者协力配合,为君主和太子自幼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避免失误和过错。汉代君权大为强化,“三公”之职遂演化成最高的荣誉虚衔,且不轻易授人,经常空缺。皇帝经常聘请某些学者名流入宫给他讲授儒经,如桓荣、桓郁、桓焉祖孙三代,先后分别为东汉前期6个皇帝讲授《尚书》。这些人虽也备受尊重,然而只是尽“侍讲”之职而已,毕竟没有“帝师”的显赫职位,不可能对君权构成制约。
三公是什么意思
(1)在秦朝,宰相李斯所创“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这三公是有实权的,可管理朝廷行政、军事、内务等。
(2)西周时期,类比三公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
(3)西汉时,设立了大司徒(丞相)、大司马(太尉)、大司空(御史大夫)。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唐、宋沿袭其官阶但已无实际职务。
注意事项:
到了西汉后期,三公分别改名为司徒、司空、司马。因这这是中央最高官职,权力很大,所以在东汉初期,开国皇帝刘秀限制三公的权力,大权独揽,三公的实际地位开始下降。
丞相在各个时期的地位都不低,权力都不小。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
古代三公是什么职位?分别是哪三个官职?
“三公”一般是指古时候各朝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在秦朝时期,三公是三个最大官职的合称,但到了秦朝以后,三公逐渐成为了虚职,而且地位也在丞相、宰相之下。各朝代对三公职位起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所以就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例如在《礼记》中三公是指司马、司徒、司空,而《周礼》是把太师、太傅、太保列为三公。那历史上“三公”的演变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的制度中,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名词:“三省六部”和“三公九卿”。其中“三省六部”许多人都答得上来,但“三公九卿”估计很多人都不一定答得上来。尤其是“三公”——别看只有三个官职,但究竟是哪三个。历来都有不同的说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公”指的到底是哪三个官员。
“三公”流传最广的两个说法。
一种是指“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个官员。
一种是指“司徒”、“司空”、“太尉”三个官员。
尤其是后者,由于“三国”这段历史深入人心,所以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对“三公”的理解就是“司徒”、“司空”、“太尉”。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是准确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三公”的前身
三公之名,古已有之。西汉早期,朝中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位高官,故有人称其为“三公”。这就是关于“三公”最早的解释。
丞相,有时称“相国”,乃汉朝承秦而置。秩万石,“金印紫绶”,地位最高,为汉初第一高官。“掌承天子,助理万机”,几乎无所不统,权力也最大。根据《后汉书·百官志》的记载,丞相府中有“百官朝会殿”,皇帝与其议论国家大事,还要亲临其殿。除此之外,丞相还执掌全国的行政事务以及官吏的考核任免大权。
这种局面一直到了汉武帝时才有所变化:武帝初年,外戚田蚡为丞相,他凭借皇帝舅舅的身份不断扩大丞相的用人之权,引起汉武帝的不满。此后,为夺取丞相的权力,武帝以大司马、大将军参议机密大事,以分割丞相手中的权力。所以自武帝之后,丞相虽然名义上仍是百官之首,但实际权力已大大削弱。到了汉哀帝时,丞相更名为“大司徒”,地位在大司马之下,为第二位高官。
太尉亦承秦制,俸禄与丞相相同,“秩万石,金印紫绶”。但地位次于后者,为第二位的高官。职权为专管武(军)事,从制度上说,权力也很重。但由于当时丞相无所不统,武事亦在其职权范围内,因此在丞相权力最大的那段时期,太尉一职并不常设。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在汉武帝之前担任过太尉一职的,仅有卢绾、周勃、灌婴、周亚夫、田蚡五人。从汉初设太尉之职,到武帝建元二年废除,共六十七年,其中这五个人担任太尉的时间一共才二十二年,约为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太尉一职在当时并未成为常态。到汉成帝时,因外戚王莽以大司马之职不断扩充权力,以至代太尉掌管武事,并被授予银收官署,自此成为实职。后到哀帝一朝,王莽的权力达到顶峰,其所担任的大司马一职也位居大司徒(原丞相)之上,成为第一位的高官。
御史大夫同样是承秦而来,“秩中两千石,银印青绶”,地位稍低,为汉初第三位高官。职权为监察百官,可以说是“副丞相”,权力也较重。但从所享的俸禄及印绶来看,与丞相、太尉并不属于同一等级。在古代,通常把官员分为公、卿、大夫、士四个等级,其中丞相、太尉属于“公”级,御史大夫仅属“上卿”级。
但是,由于太尉并不常设,御史大夫做为丞相副手,在百官序列中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权力也不可谓小。到汉成帝时,御史大夫改名为“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其地位才升级为“公”级。但仍位居大司马及大司徒之下,为第三位高官。
“三公”的演变
那么,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究竟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公呢?
我们知道,所谓“三公”,是指地位完全相等的三个官职。但是,上述三个官职从来没有完全地相等过,因此,这三个官员不能称为“三公”,整个西汉也不存在所谓的三公制。
但是,这并不是说当时就没有“三公”这种说法。只是依据某种习惯,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因为毕竟朝中这三个职位的品秩最高,虽然御史大夫比前二者的品秩要低,但他在百官之中排在第三位,且由于太尉这个职位常常无人担任。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除了丞相,就属御史大夫名位最高、权力最大了,可以说他实际上是第二位高官。
其实,西汉虽无正式的“三公”制,但并不是说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动议。比如,汉成帝时,担任九卿的何武就向皇帝建议建立“三公”的官制,他认为天下政事繁多,仅以丞相一人总领,必定力有未逮,所以应当设立“三公”官职,“分职授政,以考功效”。于是,在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天子授予大司马印绶官属,改御史大夫之职为大司空,封列侯,并增加其俸禄与丞相同等。这一切都是在为实行“三公”制做准备。
但是,仅仅过了三年,即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事情又有了变化。时任大司空的朱博上书反对建立“三公”制;而汉哀帝又听从了他的意见,并把“大司空”一职又改回了御史大夫,“哀帝从之,更拜博为御史大夫”,同时免除了大司马的印绶官属。至此,“三公”制彻底瓦解。
这里,朱博的上书之所以能被采纳,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就是王莽的去职。做为著名的“复古”派,王莽的政治倾向一直是儒家的那一套,即推崇古制;而古代是有“三公”之说的。因此,王莽十分想要恢复“三公”的制度。于是,到了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王莽从封国回到长安,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大司马又被创新授予印绶官属,丞相又改为大司徒,御史大夫也变回了大司空。哀帝临死前,以董贤担任大司马,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哀帝死后不久,董贤被外戚王氏(太皇太后)逼迫自杀,而王莽做为王氏一族的代表担任大司马一职。
到这里,似乎“三公”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这三个官职的地位并不平等: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大司马排第一,大司徒第二,大司空第三;而且由于王莽专权,使得后两者似乎也成了大司马的下属,“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因此,这时的“三公”只是名义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三公”。
“三公”的正式形成
“三公”制的正式形成,是在东汉时期。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改大司马为太尉,并把大司徒、大司空里的“大”省去,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的新名号。同时,对三者的职责分工也做了明确说明:
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司徒“掌人民事”,司空“掌水土事”。三者各司其职,地位相等,无轻重之分。更重要的是,对于国家祭祀、皇帝丧事以及重大工程等国家大事,三者都有参与的权力,或分工处理,或联合论争,不允许任何一方具有特殊的权力。这就在制度上确保了“三公”地位相等、权力平衡,而这也是“三公”制的重要内涵。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公指的是什么
商朝: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周朝: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秦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西汉初期:承袭秦朝官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西汉末期~东汉: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晋朝: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 晋后三公多无实权,为荣誉职。
隋朝、唐朝: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宋朝: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元朝: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之后明清均以此为三公。
明朝: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荣誉衔。
清朝: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荣誉衔。
三公是什么
-
- 彭罗斯台阶(彭罗赛台阶)
-
2024-01-21 19:45:37
-
- 鼠标左键单击变双击(鼠标按键单击变双击)
-
2024-01-21 19:43:31
-
- 齐国皇帝列表(齐国君主列表)
-
2024-01-21 19:41:25
-
-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2022)
-
2024-01-21 19:39:19
-
- 国家税务总局:2023年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综合得分提升至89.24分
-
2024-01-21 04:23:54
-
- 韩国一新地标被质疑抄袭中国广州塔,激起韩国民愤:可悲
-
2024-01-21 04:21:38
-
- 仰望首款跨界车谍照曝光:家族式前脸设计搭配猎装车尾
-
2024-01-21 04:19:22
-
- 现役军人变身美国小姐
-
2024-01-21 04:17:07
-
- 四大满贯全百场!德约科维奇创网坛新纪录,费纳两巨头只能仰望
-
2024-01-21 04:14:51
-
- 乒坛大爆冷!韩国华裔苦战5局被淘汰,18岁小将成为女单大黑马
-
2024-01-21 04:12:35
-
- 小鹏粉丝公开回信何小鹏:鹏友们狂热“爱”着您
-
2024-01-21 04:10:20
-
- 《幻兽帕鲁》Steam 峰值在线人数超过《鹅鸭杀》,进入历史前十
-
2024-01-21 04:08:04
-
- 华为今天曝出来的瓜,真的有点大
-
2024-01-21 04:05:48
-
- NTP发明人大卫·米尔斯逝世:享年85岁,为数十亿台设备管理时间
-
2024-01-21 04:03:32
-
- 霎时的拼音(部编语文七年级全册易错字词汇总)
-
2024-01-21 03:56:32
-
- 蓝色电冰箱天涯(蓝色的冰箱)
-
2024-01-21 03:54:26
-
- 死去活来剧情(死去活来剧情介绍分集)
-
2024-01-21 03:52:20
-
- 赵寿山(韩寿山简介)
-
2024-01-21 03:50:15
-
- 最熟悉的陌生人歌词(最熟悉的陌生人歌词作者)
-
2024-01-21 03:48:09
-
- 海藻面膜敷多久(海藻面膜怎么调补水效果好)
-
2024-01-21 03: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