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讷网 > 杂谈 > 正文

​三三制-我军经典战术

2023-12-16 08:35 来源:宁讷网 点击:

三三制-我军经典战术

"要与装备训练较强的敌人作战,必须要疏散,指挥上要灵活,组织上有严密的战术,才能以小的损失,换取大的胜利。"——《一点两面三三制战术教材》

三三制战术最早起源于抗日战争期间,成熟于国共内战,大量运用于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步兵训练大纲中的一种步兵“班组突击”战术。

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八路军缺乏重火力掩护,经常以密集队形冲击日军的坚固阵地,从而产生严重的伤亡。林彪针对这个情况,提出了在中高级指挥官战略上注重集中优势兵力(即著名的“一点两面”)原则上,低级指挥官要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方密集火力的杀伤,强调以密切的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三三制的战术原则,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

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 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

战斗班展开时士兵根据组长或班长指令随时变换战斗队形,战斗群展开后用"口语"、"手语"、"军号"或"无线电"来传达战术指令,一个总数27人的战斗群完全展开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

就是每班编三个组,主要是解决攻击时的进攻队形,防止队形密集,增加伤亡,有了三三制 ,在班长的指挥下,率领各小组根据敌情地形,散开距离不超过班长口令指挥之外。在平时则与日常生活和管理相结合,展示可以防止队伍散开了抓不拢,由组长负责每个战士,班长掌握组,这样就容易抓拢,也容易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