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想领导世界,你们就要停掉碳关税”
“如果你们想领导世界,你们就要停掉碳关税”
迪拜时间 12 月 4 日上午,在第 28 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展望》边会上,生态环境部气候司一级巡视员孙桢直接对台下的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司长范登贝尔格说。
中国碳市场边会是 12 月 4 日中国角的第一场边会,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主持。COP28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做开幕致辞,介绍了中国碳市场至今取得的进展,以及下一步碳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中国可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工作计划。
针对 CCER 市场,赵英民强调,中国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在充分借鉴国际市场经验的情况下,突出了自愿属性,强调了减排的额外性(指若没有相关机制,项目本身不具备商业可行性),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强化诚信管理、信息披露及事中事后监管,符合中国国情特点,又和国际接轨。
迪拜时间 12 月 4 日上午,《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展望》主题边会在气候大会现场中国角召开,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中国碳市场边会上发言。摄影 / 韩舒淋
随后,欧委会气候总司司长范登贝尔格上台致辞,他肯定了中国碳市场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欧盟和中国在碳市场、碳定价上的长期合作,介绍了欧盟碳市场的进展。对中国减排的前景,范登贝尔格首先称赞中国一向信守在气候变化领域做出的承诺,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在 2030 年前碳达峰,希望中国 2030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 12 亿千瓦的承诺在 2025 年就能实现。
接下来,范登贝尔格话锋一转,开始讨论 CCER。他肯定了 CCER 市场为碳抵消(offsets)和自愿减排项目发挥的潜力,也认同赵英民发言中强调的 CCER 的额外性。但他认为,碳抵消不能替代减排目标,减排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欧盟碳市场在 2030 年前不允许使用碳信用(carbon credits)来履行减排义务。与之相比,中国碳市场可以使用 CCER 项目核发的碳信用抵消不超过 5% 的排放配额。从欧洲角度看,碳信用对没有纳入减排交易的行业更重要,他们需要有严格的标准、透明的验证过程来确保有效减少排放,避免不合理的碳移除。希望中国同事本着这些原则设计市场,欧盟愿意与生态环境部继续加强合作。
范登贝尔格最后那番话隐含了对中国碳市场中 CCER 作为一种碳信用可以抵消强制减排市场排放额度的批评,也对它的标准、透明和能否帮助达成减排目标提出疑虑。
欧委会气候行动总司司长范登贝尔格在中国碳市场边会上发言。摄影 / 韩舒淋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一级巡视员孙桢随后上台发言,他是代替因其他工作无法出席的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出席会议。孙桢简短开场后,就将矛头指向了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CBAM 俗称碳关税,是欧盟出台的单边贸易政策,也是欧盟碳政策的重要一环。欧盟认为,欧盟对进口的钢铁、水泥等产品征收欧盟碳价与出口国碳价的差额,使得进口产品和欧盟产品承担相同的碳排放成本,这可以避免 " 碳泄漏 "。
孙桢尽管手持准备好的中文发言稿,但为了清楚传递信息,他从一开始就脱稿用英文发言。他首先谈到中国向欧洲学习了很多如何建立碳市场的经验,但知道工具和用好它还是有区别,中国的碳市场机制是向欧盟在内多个国家合作、学习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碳市场会向针对中国的 CBAM 打开大门。
随后,他直视着范登贝尔格说:" 很抱歉这么讲,但如果你们想领导世界,你们就该停掉 CBAM,这是很清楚的信息。(Sorry to say that, but if you want to lead the world, you should stop your CBAM, that ’ s the simple message.)"
孙桢随后详细介绍了中国建立碳市场所作出的努力,并再次回应范登贝尔格对中国 CCER 的疑虑。他说:" 我听到了你关于如何避免洗绿的评论,我们对此非常谨慎,CCER 不是洗绿的工具。"
他强调," 现在有很多声音认为 CCER 没用,这不是事实,我们非常谨慎地选择了方法学和可适配项目,确保额外性是关键,我们有足够的智慧保证它有效运行,请给我们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孙桢最后表示,中国向国际社会学习了很多,也欠了一些债,但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而不是惩罚。
有参加气候大会的专家对《财经十一人》评论称:欧盟推出 CBAM 有其内在困境,欧盟内的欠发达国家的工业遭受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这是不可忽视的背景。欧盟内部的政策如何是它自己的决定,但如果影响到跨国贸易,那么欧盟不能一方面站在领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又要收钱。欧盟如今既没有提供足够的援助,又要征收碳关税,那它至少应该说声抱歉。
COP28 中国角边会上有关 CBAM 的争论,无疑是各国在与气候相关贸易规则上争论的缩影。CBAM 及单边贸易政策的争议,尽管未被列入此次气候大会的主题,但已成为大会的一个焦点。
COP28 开幕前,以巴西为代表的基础四国(BASIC,巴西、南非、印度、中国)向 COP28 秘书处提交了一项临时议程,希望在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关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单边贸易措施,及其对公平公正转型的潜在不利影响。
该文件强调,基础四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应考虑对构成对国际贸易变相限制的单边和强制性气候变化相关措施的关切,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合作碎片化的趋势,将危及信任,进而危及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目标;缔约方应重申反对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缔约方还应根据各国国情,集体反对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借口,采取任何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和《巴黎协定》公平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 " 原则的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设置单边碳边境税等新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遗憾的是,这份单独讨论单边贸易措施的临时议程动议未能被纳入大会的正式议程。相关争议,在此次大会主题——全球盘点的应对措施中继续展开。
12 月 4 日欧盟举办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欧盟有关代表在回应 CBAM 争议时表示,CBAM 没有破坏多边谈判,也的确看到有越来越多就所谓单边措施进行讨论的请求;基础四国向会议方提出了议案,称其为单边贸易措施。欧盟认为现有议程已将气候政策和跨境影响纳入讨论,那就是卡托维茨专家委员会(KCI)负责的应对措施论坛,在这一基础上,应对措施是全球盘点的主题之一。他还表示,涉及到贸易措施,应由世界贸易组织处理。
COP28 秘书处 12 月 5 日发布的全球盘点草案第 13 条的备选文本 1 为:缔约方应合作促进一个互相支持和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使所有缔约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而能够更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边措施,不应构成任意或无理歧视、或变相限制国际贸易的手段。
第 13 条的备选文本 2 为空白。换言之,全球盘点最终文件中是否会包含对单边措施的约束,仍待之后的谈判来决定。
12 月 2 日,国务院副总理在 COP28"77 国集团和中国 " 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上致辞表示," 我们要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反对任何打着绿色旗号的单边主义和霸凌手段,反对技术封锁、贸易壁垒和脱钩断链。"
-
- 延大,属于延安大学还是延边大学?
-
2023-12-07 05:32:28
-
- 禽兽!上海一大学教授性侵猥亵女学生被曝光,把女生锁车内侵犯
-
2023-12-07 05:30:12
-
- 最高降 19 万!网友:永远感觉自己买早了……
-
2023-12-07 05:27:57
-
- 钱学森唯一儿子钱永刚没读高中去参军,34岁考上大学,现状如何
-
2023-12-07 05:25:41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介绍
-
2023-12-07 05:23:25
-
- 法定节假日有哪些国家(全球80多个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你知道多少?)
-
2023-12-06 04:37:13
-
- 滑天下之大稽!世界100年来,美国首位人妖成为“美利坚小姐”
-
2023-12-06 04:34:57
-
- 我欲成仙,快乐齐天!在修仙世界体验“非人”的快乐吧
-
2023-12-06 04:32:41
-
- 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一口锅”里能藏着什么国家机密)
-
2023-12-06 04:30:25
-
- 全国城市排名一二三四线依据(一次讲清楚: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到底是怎么划
-
2023-12-06 04:28:09
-
- 中国男足饮食曝光,训后大喝可乐、啤酒,进不了世界杯是有原因的
-
2023-12-06 04:25:53
-
- 海贼王动漫里的世界地图
-
2023-12-06 04:23:37
-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3年“柏林战役”
-
2023-12-06 04:21:21
-
- 这个只有400万人口的东欧小国,在经历了10年内战国家分裂后,克罗地亚队一路
-
2023-12-06 04:19:05
-
- 世界十大神秘组织,每一个都和时代变迁有关,甚至影响世界发展
-
2023-12-06 04:16:50
-
- “请假不允许不批假”,知名创始人称:未来工作时长 6 小时,高管已配 300 多
-
2023-12-04 15:58:30
-
- “妈见打”的涉黄手办,正流向未成年人
-
2023-12-04 15:56:14
-
- 胖东来又火上热搜 创始人:管理层已实现 190 天的休假
-
2023-12-04 15:53:57
-
- 地方财政“闯年关”
-
2023-12-04 15:51:41
-
- 万向信托近 10 亿医养项目被指“烂尾” 引爆万向金融帝国信任危机
-
2023-12-04 15: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