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讷网 > 社会 > 正文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我国南海首次发现鲸落)

2023-08-15 17:14 来源:宁讷网 点击: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我国南海首次发现鲸落)

最近,“鲸落”上了热搜。

中科院“深海勇士”号在我国南海的海底,拍摄到一具3米长的鲸鱼尸体。

这具尸体可以至少养活1万个生物体,它们吃在这里,住在这里,形成繁荣庞大的生物群落,可以延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这就是鲸落,所谓“一鲸落,万物生”。

就长这样: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我国南海首次发现鲸落)(1)

网络上的相关新闻也有很多: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我国南海首次发现鲸落)(2)

微博上的相关话题关注度也非常高: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我国南海首次发现鲸落)(3)

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些疑问:为什么“鲸落”这么长时间才在我国南海首次发现?它真的很罕见吗?有没有别的鱼类的“落”存在?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鲸落是如何形成的?

鲸落这种独特的生命奇观的形成,主要在这两方面:

其一,深海中见不到光,海底生物无法完成光合作用,因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主要的能量来源,而深海比任何地方都需要其他的能量来源。

其二,鲸鱼由于体型巨大,沉入海底后就是巨大的原始能量来源,以此可以支撑其他生物类群的生存。比如,多毛类或甲壳类生物能在鲸鱼的尸体或者骨骼中生存,以残余的鲸尸为食物。

即便是鲸鱼的肉身被吃光,一些蠕虫可以啃食骨头,大量的厌氧细菌可以分解鲸骨里的脂类产生硫化氢,这便是硫化作用。

深海中的硫化作用相当于地面的光合作用。对人类而言硫化氢有毒,可是对深海中的一些细菌来说则是难得的美味佳肴,这些以硫化氢为食的细菌又成了海蜗牛等生物的衣食父母,而海蜗牛又是一些食肉类或者甲壳类的食物,随着能量的流动,食物链得以延续。

为什么鲸落如此“稀有”?

科学家们证实,在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种、10000多个生物体是依赖鲸落而生存的。如果说能量是海地生物群落发展壮大的“资金”,那么为海底生物群落提供第一桶金的便是“鲸落”。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我国南海首次发现鲸落)(4)

既然鲸落存在感这么强,那为什么在今年才在我国南海第一次发现呢?

注意,前文一直都在说,鲸落是在见不到光的深海中存在,所以在相对较浅的海域中不容易出现。还有,由于受到深海探测技术的限制,人类之前对海底的探索非常有限。

那么具体全世界的深海中有多少鲸落存在?这个我们没有找到具体的资料。但是,鲸鱼只有在深海中自然死亡才有可能形成鲸落。随着人类大量捕杀鲸鱼,海底的鲸落越来越少,这对海底生态群落影响极大。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我国南海首次发现鲸落)(5)

搁浅死亡的鲸鱼尸体也是无法成为鲸落的

海中的其他动物尸体能否成为“类鲸落”?

既然鲸鱼体型巨大,死后尸体能变成鲸落,那么大鲨鱼死了之后是不是也能出现类似的情况呢?

事实上,大海中不仅仅是鲸鱼,其他海洋动物的尸体都能够分解被利用,无论大小。只不过它们的体型都比不过鲸鱼,不能一下子带来那么多的能量,存在感就下降了很多。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我国南海首次发现鲸落)(6)

深海中我们一般是看不到的,而在我们比较容易看到的地方,也有类似鲸落的系统。森林中的枯倒木其实就是陆地上的“鲸落”。

陆地上的“鲸落”:枯死的倒木

森林尤其是那些原始森林中会存在一些枯死倒下的树木,它们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独特的生态功能。

具体来说,森林中的枯倒木和海底的鲸落发挥着类似的功能:

第一,都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和平台。鲸落是维持海底生物群落的能量源泉,而森林中的落木对维持森林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倒木的分解还孕育了很多微生物、大型真菌以及一些土壤动物, 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随着倒木的腐朽,其内部组织就像海绵,能保存自身内部体积50%以上的水分,为种子发芽和生长提供了非常适宜的条件。而且植被调查发现分布有倒木的地方可以见到更多的植物种类。

此外,倒木还能为林栖动物比如西伯利亚花鼠提供洞穴住所。

第二,鲸落和倒木都是地球上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在海底生态系统中鲸落的尸体被分解后,其物质元素和能量进入其他动物体内,得以流动。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倒木贮藏着大量的养分物质,在林地上具有与长效化肥类似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十分有利于维持森林较高的生产力。

乍一看鲸落很浪漫,枯死的倒木很腐朽,事实上二者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自然界中,一个生命的逝去,却可以为其他生命的存活提供机会和平台。大自然的神奇,经常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来源:科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