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讷网 > 社会 > 正文

​1985年宣布裁军百万,军长也不能幸免,30年后才知邓公良苦用心

2024-09-21 12:36 来源:宁讷网 点击:

1985年宣布裁军百万,军长也不能幸免,30年后才知邓公良苦用心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作者:十月纪实录

编辑:十月纪实录

前言:

1985年6月初,邓公在军委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要裁军100万。此消息一出,不仅在座的震惊,就连全世界都为之一惊,甚至外国媒体纷纷认为,这简直是白日做梦。要知道,当时世界各国都在忙着加强军事力量,而为何邓公偏偏在这个时候裁军百万呢?当时我国大约有400多万的兵力,要知道裁军百万,也就是意味着有1/4的官兵即将离开,而这艰巨的裁军任务又是由谁来担任的呢?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裁军百万背后的故事,新来的朋友还请点个关注支持一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规模在550万上下。直到1950年国内局势逐渐稳定后,我国领袖毛主席就有过裁军的想法,想一步步把部队人数消减到400万这个数字。

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后,裁军的工作就被迫终止,为了给前线输送大量的兵力,我军又开始了一系列的扩军,兵力人数一直达到了611万人左右,虽然后来再次整编。

1969年珍宝岛之战后,此时的部队,已经是一个臃肿的状态了。当时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人数的部队了。

其实早在1975年,邓公在领导军队整顿过程中,清晰地看到了军队臃肿不堪,当即便提出了消肿的想法,也就是裁军。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原因,军队精简化的实施也就被叫停了。

1975年到1984年十年的时间里,虽然进行了四次的精简,兵力数量依然还有400万之多,而这一数量则是美军的两倍。拥有这么多人数的兵力也就意味着军费的开支巨大,当时军费支出就占到了国家总支出的15%,在当时来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唯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使的国防力量不断强大,只有国民经济基础好了,就可以对军队加大高科技的投入,毕竟现代化的战争已经不是人多力量大的时代了,况且臃肿的军队势必会导致协调率降低。

邓公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军队的臃肿不是肿在作战部队,而是肿在各级的领导机关。当时军队虽然有400万,但是作战基层人数少,反观机关干部很多。

据数据统计,当时世界官兵比例苏联是1:4.65、法国是1:17、而我们却是1:2.45,也就是说400万的军队其中就有116万的干部,裁军任务艰巨势在必行,邓公开始下定决心制定裁军计划。

当时参加制定裁军计划的高层们就针对具体裁军的数额进行讨论,有的说是裁军30万,有的说的50万比较合理,在邓公看来还是太少了起不到什么效果,于是邓公直接将裁军人数定在了100万,在场的人听到这个数字后都被震惊了,而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他们所有人的预料。且不说这个事情的难度有多大,这要是真裁了下来这么多人又如何安排呢?

况且来说,这也是个得罪人的活,虽然当时世界各国都在发出裁军的声明,但实际上没有一个真正对军队动手裁军的。但邓公心里清楚,想要适应新时代下的国防需要,裁军就是必须要做的。

1985年11月1日,邓公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出了一份长达90分钟的报告,最终定下了裁军百万的决议。

在场的各级将领也体会到了邓公的用心良苦,邓公语重心长的说: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就不把这个矛盾留给新的军委主席了。

会议结束后,百万裁军计划就开始进行了。而这一次的裁军,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对军队彻底的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

一时间全军上下60多万得干部被列为编外,其中有不少是拥有几十年光荣战史并立下赫赫功勋的部队。

这次裁军无疑不是一场艰难而又痛苦的革命,他们之前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祖国的独立富强。经过两年多的精简整编,百万大裁军终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重新配备了海陆空三军总部,为机关消肿的同时还进行了输血。调整之后的领导班子人数减少了24%,平均年龄由原来的64.9岁也降到了56.7岁,知识结构也得到了改善,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达到了60%,75%的干部是经过院校培训的。由原来的11个军区也合并成了7大军区,相比之前,现在的7大军区战区范围更大,后勤保障和兵力支持也更加充足,大大加强了各大军区独立作战的能力。

而在这次百万裁军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那就是负责裁军工作的何正文,何正文当时担任副总参谋长,对于裁军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实行起来这背后会涉及到的各方面的问题,为此邓公将裁军的这份重任就交给何正文去执行。然而何正文也深知其中困难重重,在他几十年的军队生涯中,和部队里的很多战友都有着深厚的情谊,现在回过头来裁他们,这对何正文来说无疑是割肉的过程。

当时何正文的4个子女也在部队,于是他就率先做了孩子们的工作,让他们全部转业,既然自己负责裁军,那就应该先从自己身边开始。

那些日子里他彻夜难眠,体重大幅下降,每天找他说情的人都很多。于是他顶住外界压力始终坚持出以公心,胸怀全局,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此邓公也对何正文说了一句话:“头头不通,调头头”。

何正文便心领神会,只要是能将裁军顺利的进行下去,即便是自己遭受一些非议那又如何呢?

他就按照军委的决战部署先机关后部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人民解放军自上而下开始了百万大裁军的实施。

正是有了何正文等人的胸怀大局,裁军才顺利的进行了下去,而那些脱下军装的军人们应该怎么安排呢?

其实邓公早已以考虑过了,于是在各地政府的积极运作下,不到三年的时间,全国近60多个军人转岗培训机构拔地而起,为退伍军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他们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速融入了社会的各个行业。

1985年百万大裁军的决策,这是顺应历史的必然抉择,也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脱胎换骨。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在如今看来85年的裁军并没有削弱战斗力,反而是大大提升战斗力的军事改革。不得不佩服邓公的先见之明,提前让我国步入高科技的作战,为我军迈向现代化改革提升了一大步,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为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贡献。

今天的视屏就到这里了,屏幕前的你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评论区里留言